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展厅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作为我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基于对生生活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其生和发展都与地理环境的紧密相连。它的材料结构色彩图案等文化内容,反映了西南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是对传统服饰文化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
服饰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外在形式,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用性。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
壮 彝 苗 瑶普米傈僳怒独龙等三十多个民族其服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是轻巧利落短衣短褂短裤和薄裙裸露部位多。
他们以稻作农耕为主,其服饰以布麻为主要材料,辅以披羊皮毡或皮褂子,为的是适应晴雨无常的自然环境。如苗族服装材料用家织机棉布或织锦,多为蓝青白三色。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结构清晰,多表现为上衣下裙,如苗族女子一般上着短衣,下着短裙或长裙,佤族女子上着无袖或连袖短上衣,下身着筒裙。这些结构注重服饰合身突出人的形体,轻巧灵活。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虽然色彩艳丽,层次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红 黑白三色的统治地位。这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大关系。西南少数民族大多信仰藏传佛教,红蓝白黄为藏传佛教所崇尚之色。
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孩服饰比较艳丽。以年轻姑娘的服装为例, 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紧袖管上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长裤,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带和飘带紧束腰身,头梳独辫,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绣花鞋。这一身打扮,浓艳而又不失庄重,线条美丽, 婀娜多姿, 飘然若舞, 十分讨人喜欢。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纹样
西南地区是公认的植物王,丰富多彩的山花野草,经乡女村姑的巧手织绣,鲜活灵绣,其图案万紫千红,与当地的自然风貌相互映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风格。
在傣族传说,古时候傣族只会织没有花纹的布,有位猎手将随手采的蕨树叶插在妻子的织机上,妻子受蕨纹变化的启发,织出有美丽蕨纹图案的傣锦。
西南地区还是动物王,在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珍禽奇兽乃至种种凡的鸟和动物也是西南民族织绣图案喜爱的主题 兽有象虎狮鹿猴野兔松鼠水獭山猫玉团灵白鼻山猫豹豪猪等或他们的皮纹色乃至脚印。如傣族象锦和象脚锦,苗族仿虎皮纹色披肩,彝佤等族的猴水獭玉面灵戏图,虎头或山猫绣帽,景颇族筒格上的虎尾花虎脚印花山猫脚迹花等都是这些少数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纹样。禽类有雉锦鸡白鹏孔雀喜鹊山喜鹊太阳鸟火鸽绿翠白鹤鹦鹉燕鸳鸯麻雀等或他们的羽翎形状纹色。哈尼族的绣白鹇挎袋飘带,孔雀傣锦,白彝的鸟形刺绣,景颇族的羽纹翅纹雀眼睛花等。
认识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不但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西南地区的文化生成演变及文化发展的规律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把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融入到我们现代服饰,创造出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服饰风潮。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历保存着悠久丰富且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他们的服饰图案,似乎绵延记录着历史发展的一切。西南地区多山区,相对封闭,能够阻挡部分外文化的冲击,所以民族文化较北方更为丰富多彩,瑰丽多姿。少数民族服饰是人类服饰文化发展的活化石,让我们一起携手把这些美好的服饰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南亚的老挝越南泰等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南亚各,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是神话传说
苗族的始祖蚩尤 素材图片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 。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 。
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苗族服饰特点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毡,头缠青色包头,腿上缠裹绑腿 。
侗族侗语Gaeml,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的衣料,过去以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主。
侗族姑娘
侗族姑娘素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普遍使用机织细布,自织的侗布成为馈赠亲友的礼物。侗族服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装饰,有左衽右衽对襟;有布扣铜扣银扣;有裤装裙装;喜青蓝黑白各色;有头饰颈饰胸饰腰饰手饰脚饰等等。
其头饰达50余种,以银饰为主,有银花冠,银簪银梳银发链银耳环银耳坠银耳线等。妇女盛装时,唯见银光闪闪。妇女的发式较特别,分前后左右挽髻或盘发辫于头顶,有明显的地区差别 。
侗族音乐
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侗族大歌,琵琶歌,拦路歌,均是侗族音乐的优秀代表。
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精粹,主要特征是在音乐上形成了复调结构与表现手法。侗族民间有传统的歌班歌队组织,每逢节日或歌队出访或迎接歌队访,以对唱大歌而获得声誉。歌班演唱时,领唱与众人合唱相结合,分出高低音声部,其完整的多声部结构是目前所发现最完美的民间合唱,被誉为天赖之音 。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
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目前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染花布缝成,佩戴各种银质首饰。黔西南州和黔南州的罗甸等县布依族的妇女服饰,普遍为大襟衣,长裤脚;衣服的盘肩袖口襟沿镶有兰干;裤脚为大褶边,或蓝色裤脚镶青布和兰干。衣服的长短和裤脚的大,各地区都不相同。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布依族妇女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地区,姑娘喜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绣花布鞋,走起路风韵飘逸。其他地区则多着短衣长裤,或在衣襟领口和裤脚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黔西南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戴各色绣花围腰,朴素无华,典雅大方。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等饰品为布依族妇女所喜爱,其样式别具一格。
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仡佬族的服装文化因时损益,独具特色。
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男着无领长衫,抄襟,长至膝下,袖大而短,常束腰带,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
女衣短装,抄襟,缀花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段用羊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
如今,仡佬族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
水族 服饰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水族自称睢suǐ,关于水族的源,有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说江南迁说等说法。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俗。
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水书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编典籍的汉译通称。水书典籍是水族民间知识信仰文化杂糅的巨著,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
水族服饰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 ,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
水族马尾绣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2006年,被列为首批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马尾绣用马尾作原材料,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间部位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马尾绣背带是以马尾绣为主要绣法,综合了一些其他绣法的刺绣杰作,集体现了水族刺绣的精湛技艺。
此外,水族的刺绣还有绣空心绣结线绣螺线绣绞绣皱绣等 。
羌族源于古羌,是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历史发展和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民族语言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服饰
羌族服饰各地略有差异。其汶川县的龙溪绵虒雁门,理县的蒲溪,茂县的赤不苏黑虎三龙渭门,北川县的青片,松潘县的镇坪等地服饰具有代表性。头饰,男女包头帕。赤不苏一带的妇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状的青布上绣有花纹,用银牌环扣点缀。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被称为万年孝。传说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黑虎将军。蒲溪妇女包头用黑色头帕,前端露出一块白色布块,人称喜鹊头帕。
无论男女,都穿棉布或锦缎过去为自制土布或麻布长衫,右衽,比较宽松,形似旗袍。男衣过膝,女衫有的到脚背。色彩因年龄不同有所变化,老年人多为单一的蓝色黑色,年轻姑娘则喜欢艳丽的色彩。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宽的花纹,有的镶梅花形银饰,皆手工细作。
纹式多样,色艳丽。衣衫外套无领无袖无扣的羊皮褂子,羊皮褂子四露垂长,晴天向外,雨天向内,可用防寒挡雨垫坐垫背和负重。
男女除了束腰带,女子还喜欢束花围腰和绣花飘带,男子系裹肚。在高山或半高山的羌族男女裹绑腿,以麻布或毡子缠绕。
鞋类以自制的云云鞋最有特色。形似船,鞋尖微翘,面上绣有云纹图案。未婚男子和姑娘穿绣花彩鞋,老年人则穿素色圆口布鞋。
装饰上,女性普遍喜戴银牌领花耳环手镯戒指发簪,有的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挂链珠和椭圆形的色吴。
成年男子饰以腰刀烟袋铁火镰。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彝族服饰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
尔瓦披毡裹绑腿,时跣足,冬天穿麻鞋。
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麻织品为主,传统色彩为黑红黄三色。图案纹饰多为鸡冠羊角火镰蕨草窗格等动植物和生活物品。
乌蒙山彝族服饰男女均为青蓝色大襟右衽长衫或短
衫,长裤,缠黑色或白色头帕,系白色腰带,着绣花高钉鹞子鞋或鹰头鞋。
红河地区彝族男子服饰多为对襟短衣长裤。妇女服饰款式多,既有长衫,也有长衫和短装,大多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绒线做花为饰。图案以自然纹为多,几何纹次之。
滇南地区彝族女装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为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服饰工艺有挑花刺绣镶补蜡染等。
滇西地区彝族妇女多为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为长裤,系围腰,套坎肩。巍山弥渡两县妇女佩戴羊毡裹背。
楚雄地区彝族女装为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少数地区上着对襟衣,下着花裙。工艺以镶补绣为主,图案多为花卉。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此各民族对白族的他称多达60多种。据文献记载,白族先民是洱海边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与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以及部分叟人巂人爨人僰人哀牢人滇人汉人等多种族群融合形成的民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白族聚居于此。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舞蹈图像,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带状裙。洱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南志卷五云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黛,以酥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皮。南诏王室及清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大理白族服饰,王室及官员皆衣绫罗绸缎。元代,服色,略本于汉,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施粉,酥其发。以青纱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巾。耳金环,象牙缠臂。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服。
大理等心地区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洱海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明清以,白族服饰,一般说,男子的服装各地大体相同,妇女的服饰则各地有着差异。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妇女头饰更是异彩纷呈大理一带未婚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地方则头包花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爱着时装。
寿鞋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就有学做寿鞋的俗。不会做寿鞋的妇女,常被人们笑为无能。寿鞋,用大红色的绸缎或布料制成。鞋头拼有寿字图案,图案下用蓝色的丝线绣着一枝素雅的针叶松;鞋帮后跟是对称直角三角形图案;鞋底的三层底。穿寿鞋标志着人已进入高年,福禄双全。才人一般在六十花甲寿日开始穿第一双寿鞋。
景颇族服饰
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青年男子服饰,景颇支系与其他支系间存在细微差别,上身内穿白色立领衬衣外套黑色圆领外衣,下身穿黑色长裤,头戴红蓝色相间的方格棉纱布圆筒形头巾。其他几个支系的青年男子,均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戴饰有各色绒球缨穗的白色包头。无论哪个支系的男子出行,均随身背挎筒帕即背包和长刀。
妇女的服饰分便装和盛装。若着便装,上身为黑色或各色对襟或右襟紧身短衣,下身为净色或织有景颇族特色图案的棉布长筒裙。盛装是节庆或婚嫁时的着装,上为黑色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线织出美丽图案的质筒裙,腰间系红色腰带,头饰为羊织成的红底提花包头,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相同的裹腿,佩戴数串红色项珠及耳饰手镯。
纳西族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几十年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 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
基诺族服饰
基诺族人数虽少,但在服饰上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民族。在一般民族的服饰,往往女子服饰比男子服饰丰富,但基诺族却恰恰相反。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基诺族男子穿宽裤和无领对襟白外衣。女子上着绣有各色图案的白色背心,外罩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身背大麻布袋。基诺族崇拜太阳,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怒族服饰
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兽皮箭包。福贡一带怒族已婚妇女喜欢在衣裙加上许多花边,在头部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珠料等装饰品,耳带铜环,贡山的怒族则只佩胸饰。怒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和生活实践,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
藏族服饰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时着装富丽盛重。
由于自然条件,生方式历史的不同,藏族服饰异常丰富多彩,差异颇多,不胜枚举,有些地区,县与县乡与乡之间都有较大区别。已发现的服饰类型已有200多种,居少数民族之首。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情趣,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具备了需一定审美意识方能创造出的璜珠等。
藏族的服饰还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上。节日服饰都较时着装富丽盛重。这一点众所知,而成人仪礼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有较大差别却是藏族服饰制度的一大特色。青海农区藏族姑娘到十五十七岁时,要把童年型的辫套改为成年型辫套。并要选择吉日进行,称戴天头即姑娘成人礼,要请僧侣先举行宗教仪式,再由成年妇女为姑娘更新装,拜佛祖先和父母,这时女眷们唱跪拜天·祖歌。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岁要佩挂马尔顿发套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果洛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华丽的背心,大褂袖口镶有一圈彩虹式贴边。同样,天祝藏族未婚女子的发套比已婚妇女发套短得多,而阿坝州藏族女子十六岁后才开始蓄发结辫。甘肃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辫梳编起,已婚妇女则间编,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编串起。
有些成年服饰还保留有古风,如阿坝州松藩农区藏族妇女成婚后,头上要盘镶有琥珀的管粗布袋,这类头饰据说是西藏阿里地区古代妇女才有的头饰,在今天整个藏区已少见。
日渐完善的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定的服饰制度。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与古羌人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这几乎已是史学界的识,而无论是古羌人的发羌,还是卡若曲贡等文化的创造者,他们都生活在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业农业为主,这就决定了藏族先民们服装基本特征是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长裙。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的流动性,逐渐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穿,非常便当,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当然,这些穿着方式和使用功能不可能一日俱备,也不必详考。然而藏族的这种基调形成久远却是不难想像的。有人曾研究过西汉前后的青铜器图像及古代壁画,发现古羌人与今天的藏族服饰极其相,都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露臂以皮制衣等,惊人的相似,说明藏族服饰有着很强的稳定性,这正是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决定服装形制的最好说明。
拉萨为心地区
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镶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口袋以装日常用品,出门时,夜里袍子可当被子。
拉萨为心地区城镇藏族服装与农民有些差别,特别是妇女着装。夏天,拉萨妇女穿无袖长裙,色彩面料的选择全然不同于牧民和农民。拉萨人喜欢用质地比较好的绸缎哔叽等面料做藏装,偏重选择素净淡雅的颜色,与农牧民喜爱的大红大绿强烈对比色彩恰恰相反。年城镇居民着西装革履者越越多,就连拉萨郊的农民穿传统藏装的也越越少,汉装藏装西装混穿现象普遍。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陈列服装陈列归类
布依族
水族
仡佬族
哈尼族
傣族
僳僳族
佤族
拉祜族
纳西族
景颇族
布朗族
阿昌族
普米族
怒族
德昂族
独龙族
基诺族
藏族
门巴族
珞巴族
上一篇:说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专题座谈会 下一篇:【精选】互联网+护理服务市场近千亿护士的春天到了吗?